总序
中国的仪表、自动化发展历史久远。据《韩非子·有度》记录,远在战国时代已有了利用自然磁铁制成的指南仪器,称为司南。据《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年间就出现了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的指南车。
1925年,我们的前辈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科学仪器馆开创了我国近现代仪表制造业。1928 年冬, 国民政府工商部鉴于工业试验与研究为发展工业之必要基础, 在呈请国民政府筹设工业试验所的呈文中称: “……国货之真伪, 制造之优劣, 既非目力所能鉴别, 亦非徒手所能分析,势不能不借助于精密之仪器……”。1932年,在已成立的全国最大的工业研究试验机构 ——中央工业试验所设立了电气工业试验室,聚集了我国最初的仪表科技人员。数年之中,依照国际通行的ASTM 标准,研制的检测仪器、试验设备达26个种类。
在抗战最艰苦的年月,西南联大等高校开设了《应用电子学》、《伺服机件》等课程,这是我国最早的仪表和自动化课程。之后,诸如钱学森、钱钟韩、王大珩、钟士模、沈尚贤、张钟俊、王良楣、杨嘉樨、李华天、郎世俊、周春晖、方崇智、疏松桂、朱良漪等不少有志者,他们矢志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科学文化的繁荣,凭借着信念与坚韧,奔赴海外求学、工作,而后归国从教立业,成为我国现代史上仪表和自动化领域内各领风骚的名师大家。
自建国60年来,特别是前30年,我国仪表和自动化行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艰难的环境中百折不挠成长发展,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我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57年,受教育部委托,清华大学开办的生产过程自动化进修班,为我国培养出第一批从事自动化技术的高级人才,他们中的大多后来成了教育、研究、设计和产业单位的领军人才与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后的30年,我国仪表和自动化技术与产业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抓住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机遇,发展突飞猛进,仪表和自动化领域内的诸多空白被迅速填补,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成就举世瞩目。
为彰显仪表与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弘扬老一辈仪表和自动化人的历史功绩和锲而不舍的创新创业精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于2011年10月发出了《关于征集中国仪表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60年史料联合通知》。通过一年多来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仪表和自动化60年发展史史料《飞鸿踏雪泥》终于出版了。
《飞鸿踏雪泥》收录的文章多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是仪表和自动化人的亲身经历、亲手所为、亲眼所见,他们在穿越建国来的60年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脚印。读了饱含深情记载历史的一篇篇文稿,看了一张张凝聚并唤起记忆的老照片,将人的思绪带回到前60年的历史进程。那些曾经的人和事,不仅让人领悟了历史赋予的深意,更让人体会到在“人”“事”之中所蕴含的规律和精神。这些文稿,这些照片是建国60年来我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发展历史的宝贵素材。
60年中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历史,文献素材之多浩如烟海,实物、典藏之富犹如宝库。希望能把这件有意义的工作有始有终地坚持下去,以精析历史,启迪未来,回报社会。
60年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飞鸿踏雪泥》埋藏孕育着未来的种子,作为在这个领域内曾经工作和奋斗过的一员,期盼《飞鸿踏雪泥》的出版能激励年轻一代的仪表和自动化工作者们在振兴中华,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成为参天大树,脚踏实地,展翅高飞。
是为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一辑序

60年倏忽而过。60年来,我国仪表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导、广大技术人员和职工,历经磨难,冲破险阻,艰难创业,勤奋工作,使我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逐步跻身于世界仪表和自动化大国之列。其间悬梁刺股的研发故事,铁马冰河的西进经历,难以胜计。
为了使这些珍贵的历史事迹不湮灭于历史长河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出了《关于征集中国仪表和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60年史料联合通知》。为此,仪表和自动化前辈们纷纷伏案,将各自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付诸笔端。篇篇来稿,蕴含着他们难以割舍的仪表、自动化情结,特别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知识分子身居牛棚、忧思报国的情怀,令人动容。
我们以《飞鸿踏雪泥》的书名将这些史料编辑出版。根据已征集到的来稿,我们首先刊出我国仪表和自动化60年史料第一辑。该辑共收录正文37篇,附文4篇,附录7篇;每篇正文均配有作者或反映历史的老照片。全书共分学人剪影、锲而不舍、大路蹄痕、感叹岁月四个栏目。
在“宗师风范(先行篇)”里,首先是马中元的《我国电磁流量计研究的领路人》一文,他深情回忆了我国前辈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在河南开封讲课的一次短暂经历,介绍老一辈科学家的博学多才和诲人不倦的高风亮节。陈启明、王正欧的《一代学人刘豹》以及王慧的《拳拳中国心 殷殷华夏魂》这两篇文章,则分别介绍了我国自动化的两位巨匠刘豹、周春晖的平生事迹和精神风范。
“学人剪影(学人篇)”栏目里,读王骥程的《从筹建化自到走出国门》、韩建勋的《自动化人的摇篮》和袁璞等人的文章,让我们了解到我国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李海青则以生动的触笔讲述了当年化自成长发展的点点滴滴,带我们回到那个久违的年代。
锲而不舍(研究篇)栏目介绍了我国60年来仪表装置的研发和生产经历,有王同辰、朱秉福久远的回忆,马少梅的《我与自动化仪表之缘》,讲述了他在自动化仪表领域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我国开发DDZ型组合式仪表的历史;陈铁君则从宏观上介绍了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情况;上海光华仪表厂在我国核工业早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详细的讲述;此外,还有诸如均速管流量计、串级控制系统等介绍。
大路蹄痕(工程篇)栏目记叙的是我国自动化工程的设计建设、大型装置的自动化应用的发展情况,有李子连的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王大正《亲历的过程自动化发展》,李传经原子弹研制中的自动化作用,何孙寅的《巨化自动化发展》,解怀仁的《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发展的回顾》等;李运光、徐义亨则以优美的文笔将当年自动化应用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感叹岁月(其他)栏目里,范忠琪的文章《忆往昔硕果累累,展未来再谱新篇》回顾了我国60年仪表和自动化演变的总体概况,还有沈振闻的《忆〈化工自动化〉编写二三事》介绍那本让不少自动化人受益终身的书籍编写过程。
当年开创仪表和自动化事业的前辈们都已白发苍苍,不少已归道山,这让我们深深感到这项工作已是燃眉之急。为此,我们抓紧时间首先编辑出版了《飞鸿踏雪泥》第一辑,以此希望更多的仪表和自动化工作者,一起来参与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
由于我们知识所限,经验不足,《飞鸿踏雪泥》第一辑的差错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飞鸿踏雪泥》第一辑编辑委员会
2012年 月 日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嘉豪国际中心B座8层
电话:+(8610) 58930088-881\815
Email:zhao.yue@gongkong.com heng.yang@gongkong.com
网址:www.gong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