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踏雪泥》题释
嘉祐元年(1056年)三月 ,苏轼偕同父苏洵、弟苏辙从成都到京师开封应试,路过崤山时,马死,遂骑驴至渑池,留宿于县中寺院。苏轼和苏辙二人还在老憎奉闲的舍间墙壁上落墨题诗。五年后苏轼赴凤翔签判任,苏辙远送至郑州的西门外,黯然道别。归途中苏辙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示惜别怀旧之感。诗云: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辙的诗是怀旧,因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赴),嘉祐元年和苏轼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说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
为此,苏轼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作为回答苏辙的和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在诗中,对人生发表了议论。在他看来,不仅具体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未知,就像鸿雁在飞行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他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人生虽有不可知性,但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人生财富?所以,人生虽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若不经一番艰难困苦,又何尝实现抱负呢?
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从此,“雪泥鸿爪”被作为一个含意丰富,意味隽永的成语被后世广为传诵。
本书借《飞鸿踏雪泥》把中国仪表和自动化事业的发展比作为一个悠悠而漫长的旅途,所到之处犹如鸿飞千里偶然歇息的一个落脚点,而不是终点或目的地。
《飞鸿踏雪泥》更是落在人心上的爪痕,是在心灵上难以磨灭与消失的。衷心希望仪表和自动化行业的专家和前辈们能把自己在仪器仪表自动化战线上风雨60年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让《飞鸿踏雪泥》“精析历史,启迪未来,回报社会”。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嘉豪国际中心B座8层
电话:+(8610) 58930088-881\815
Email:zhao.yue@gongkong.com heng.yang@gongkong.com
网址:www.gongkong.com